项目品牌:teamLab
项目产品:未来游乐园
项目名称:teamLab未来游乐园
项目日期:2018年05月18日-2018年10月21日
项目地点:武汉 武汉M+购物中心户外广场
项目内容:展出“涂鸦自然 - 山脉与山谷”等9件作品,现场作品点这里
teamLab
.
teamLab Kids主席松本明耐先生,是一位沟通极为友善的“制作人”。
.
项目的开发不是灵光一现
.
在谈及teamLab在开发项目时,是否会考虑C端需求的问题时,松本先生很坚决的说,“不会”。每一个teamLab作品都是从内部原生出来,松本先生说自己的孩子年纪不大,也对科技产品感兴趣,会在科技产品上面“点”,“如何让孩子在科技时代不孤单”“让更多小朋友参与到互动中”,正因为此,teamLab开发了如此多的互动项目
所有的项目都不是灵光一现的判断,而是团队经过事先调查反复讨论才有的项目。没有“突如其来灵感”一说,更多的是说需求本来就是存在的,经过反复调查,挖掘出需求,用最大的能力将需求体现在艺术作品中。
(单一)作品的研发周期都在一年左右,公司的分工极其细致,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容,并相互配合,一个完整的作品也需要20-25人的共同完成。
teamLab内部分工极为细致,有数学家,有做程序(员)的,有做设计的,有做原画的,还有做建筑的,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工作内容。teamLab在日本有500人之众,汇集了各个方面的顶尖人才。
.
这些互动都是给小孩子做的么
.
松本先生说,其实你在现场看到很多大人都会开心的进行互动,并且很愿意参与其中。
获取快乐的权利,每个人都一样。
.
互动感和参与感,是teamLab作品的优势,以往的美术馆艺术馆人不要多越少越能够体会作品;而teamLab的作品人越多,作品呈现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越明显。分享,也是互动和参与带来的结果导向。参与感的重要性分享,将之前美术馆嫌弃的高出席量,转化为更强的互动性,这是对艺术体验的一种“革新”,也是未来艺术发展的方向。
.
希望通过teamLab这种分享式的观赏乐趣,可以成为对他人存在的一种认可,通过teamLab作品获得这样的感受,才使松本先生感到快乐。
.
松本先生提到了去年在深圳的展览获得了巨大成功,teamLab 2017年深圳的展,是绽放文创的作品。
绽放文创
.
绽放文创在2017年为teamLab做了深圳现场的落地,而2017年的teamLab北京却是佩斯艺术中心完成的落地与运营。
.
无疑,绽放文创为teamLab的运营是十分成功的。
.
绽放文创已在深圳打造和主办“文艺生活地标”绽放花园、打破深圳艺术展记录的“teamLab舞动艺术展&未来游乐园”、全球第二家“花舞印象ArtbyteamLab”艺术感官餐厅等项目,也将“神秘敦煌”文化展带到深圳、绽放花园带到了成都。此外,4月25-27日,绽放文创投资举办的首届ArtChengdu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也同时在成都亮相。
36氪:您两年前就把 teamLab 引入中国,当时它还没这么大影响力,您为什么看好这种形式?
杨钜泽:我自己是室内设计、景观设计出身,全球的展都会追着看,当时就发现他们很不一样。很多艺术创作带有批判性,高冷得让观看者有点格格不入、欣赏不来,这样的作品,社会价值在哪呢?
但 teamLab 和他们完全不一样!它把艺术、科技、生活、互动体验和娱乐结合的很好,这个展让人互动、关心身边的人、参与的人越多越有趣,它把对自然的理解,融合进了作品里,参与者不仅能触碰改变作品,当场的绘画也成为整个大作品的一部分,很适合中国现在消费升级、体验式消费的需求。
我觉得线下娱乐升级、体验式消费是个趋势,除了看展,我们在深圳也落地了绽放花园(集合互动艺术、音乐剧、舞台剧和餐饮休闲的艺术商业体)、teamLab 餐厅,今年我们还有更多类似的艺术商业体落地。
36氪:此次武汉的展,每天能接待多少人,票房收益有预期么?
杨钜泽:这个展客单价 150 元左右,早鸟票价格更低。平均观看停留时长在 1.5-2 小时,高峰能同时容纳 300-400 人,达到上限我们就限流。预计每天能有 2500-3000 人观展,整个展期我们预计能有 50 万人次。(编者:委婉告诉我们票房预期7500万左右,要知道,一些国产电影票房也没这么高)
36氪:去年在深圳的展也预计 60 万人次,但最终 38 万次,你们复盘过么?
杨钜泽:主要是中国人的观展习惯还未形成,基本都去看电影,很少有人看展。再者,营销没跟上,去年落地在深圳,但冠名商是广州的,本地营销资源上有点吃亏。今年我们的冠名赞助商是东风标致,武汉是他们在中国大陆的大本营,营销方面会给很多资源支持。
而且,去年「企业包场」这个方案,给我们带来了很稳定的客流,今年会继续。B 端客户的留存,对我们之后的商业化也很重要。比如企业的发布会、团体活动等,也有体验空间的需求,未来在艺术商业体阶段,就是我们很重要的资源了。
36氪:您有没有想过自己研发类似的线下娱乐原创 IP?
杨钜泽:这个事很早我们就想清楚了,现阶段不做。我们的定位是做「全球著名文创 IP 的投资运营」,把全球顶级 IP 签过来,做中国的落地。
如果我们自己做原创 IP,首先,现有市场会被别家抢占;其次,成熟 IP 和线下优质点位、优质品牌之间才有议价权和合作空间,自己做一个新 IP ,成长期太慢,合作中完全没有议价权;而且原创能力方面,我们中国团队在美感、技术呈现上的确达不到 teamLab 的水平,但商业地产、消费者对这些产品有需求,我们打通渠道、做好本地化运营就好。
文字部分来自36kr媒体平台的茉小莉,
from onsiteclub.com